“降本增效、挖潛創效”專欄
今年以來,大佛寺礦堅持過“緊日子”思想,將“四種經營理念”深植生產經營全鏈條,通過精細管理、修舊利廢、技術創新等多項舉措,在“緊日子”里挖掘效益“金疙瘩”,為推動礦井高質量發展積蓄力量。
小點子撬動大節約
“把報廢車輛的舊齒輪拆下來,打磨后裝到備用設備上,這一下就省了近3000元配件費!”在大佛寺礦運輸隊的修舊利廢車間,職工老李舉著剛修復的零件,臉上滿是成就感。這是該礦發動全員挖掘降本“金點子”、推動增效創效的生動一幕。
該礦堅持“一切成本皆可控、所有環節都是提質點、每個崗位都是效益源”理念,扎實開展“四種經營理念”落地提升專項行動,在全礦范圍內開展“金點子”征集活動,充分調動全員參與降本增效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力開展修舊利廢、全員創效等活動,深入挖掘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每一處小漏洞,徹底堵塞效益流失縫隙,切實做到成本浪費零容忍、管理漏洞零盲區、效益流失零空隙。
小創新激發大動能
“以前軌道潤滑用的是桶裝機油,每次倒的時候總會灑出來,既浪費又污染環境。”針對這一問題,維修班職工小王提出“加裝導流管+計量閥門”的建議,實施后不僅杜絕了浪費,每月還能節省機油消耗近20升。這樣的“小創新”,如今在該礦比比皆是。
該礦深入開展“微創效”專項活動,鼓勵職工從崗位實際出發找辦法。調度指揮中心優化車輛運輸排班表,將“空車返程”與“零散物料轉運”相結合,每月減少無效運輸30余次;材料組推行“按需領用+余料回收”制度,組織各區隊對回收的材料、配件進行分類整理,修復后重新投入使用;運輸隊成立攻關小組,黨員帶頭研究“柴油機能耗調控”,通過調整行駛速度和啟停頻率,使百公里油耗下降8%。
小改造帶來大效益
“將回收的空油桶改造成為實用美觀的井下垃圾桶,既解決了廢舊油桶存儲處置難題,美化了作業環境,又省去了采購新垃圾桶的費用,實現了降本與環保雙贏。”該礦環保管理部經理張鋒介紹。
該礦堅持把“過緊日子”的要求轉化為“過好日子”的實踐,將目光鎖定在廢舊材料上,引導廣大職工集思廣益、巧思妙改,積極對各類廢舊材料、設備進行改造,讓沉寂的廢舊物資擺脫“廢品”的標簽,重獲價值,在點滴節約中匯聚降本增效的洪流。
如今,“算細賬、省小錢、創大效”已成為大佛寺礦全員的共識。從“要我節約”到“我要節約”,從“小修小補”到“技術革新”,大佛寺礦正用一個個務實舉措,走出一條降本增效的新路子,為礦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馮春朋 劉勇剛)
編輯:達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