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經營理念”大家談專欄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能源結構正經歷深度調整,煤礦變電站智能化轉型加速推進、電價政策也在逐步調整,電力公司肩負著保障礦井安全生產的核心使命,同時,又面臨著成本剛性增長、設備升級迫切、效益空間承壓等多重挑戰。在此背景下,傳統的“節流式”管控固然重要,但更需要轉變思維——將“花錢”視為一種戰略性投資,用“賺錢”的邏輯去審視、規劃和評估每一分投入,讓有限資金精準滴灌在能撬動更大價值、產生持續回報的關鍵領域,方能破解發展困局,過上安全有保障、發展高效可持續的“好日子”。
思想破繭,深刻理解“花錢”為何能“賺錢”
彬長礦區供電系統作為5對礦井的“生命血脈”與“智慧神經”,其效能直接關乎礦區的安全生產與長遠發展。當前,設備老化、技術滯后、能效偏低等問題,已成為制約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隱形負擔”。這些問題不僅像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更以頻繁故障、高能耗、低效運維的形式持續蠶食企業資源,抬高運行成本,削弱發展后勁。反觀之,對關鍵設備迭代更新、智能化深度升級、能效水平系統提升、預防性維護前瞻布局,看似是當下的“投入”,實則是撬動長遠價值的“戰略投資”。
這是對安全效益的“硬核投資”。當先進的繼電保護裝置筑牢防線、可靠的供電網絡織密屏障、智能的監測系統擦亮“火眼”,大面積停電、電氣火災等重大風險便能得到系統性遏制。一次精準的預防性投入,規避的可能是動輒千萬的停產損失與難以估量的事故代價,這種“防患于未然”的價值,遠非單純的資金投入所能衡量,是真正“以小博大”的安全博弈。
這是對“效率效益”的精準賦能。高效節能變壓器降低的每一度電損,無功補償裝置減少的每一分電費,都是看得見的“節流”;智能化巡檢替代人工奔波、遠程監控壓縮響應時間、無人值守釋放人力成本,更是摸得著的“開源”。這些投入不再是單向的成本消耗,而是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效益增量,讓每一分投入都產生對應的效率紅利。
這是對“發展效益”的前瞻布局。主動擁抱光伏、儲能等新能源浪潮,積極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持續拓展業務邊界,這些戰略性投入絕非簡單的“花錢”,而是在為企業開辟新的增長曲線。它打破了傳統業務的“路徑依賴”,將成本支出的“觸角”延伸至價值創造的“藍海”,讓今天的投入成為明天的利潤增長點。
靶向投入,聚焦“花錢賺錢”的關鍵領域
錢必須花在刀刃上,精準投向能產生最大安全、效率和經濟效益的領域,一是安全可靠性的“生命線”投入。設備本質安全升級,優先淘汰超期服役、故障率高、技術落后的核心設備,投入高可靠性、免維護或少維護的新型設備。其次投入局放、溫度、絕緣等在線智能監測系統,以及快速精準的繼電保護及自愈系統,實現故障早期預警、快速隔離與恢復,最大限度減少停電影響。最后要加大狀態監測的精準預防性維護,替代傳統的定期檢修,減少過度維護和欠維護的風險,延長設備壽命,降低突發故障損失。二是能效挖潛“降本”投入。要不斷優化系統與加大節能技改,通過無功補償(SVG/SVC)、諧波治理、變壓器經濟運行等方式,優化電網結構降低線損。其次投入智能計量、負荷監測與分析系統,精準掌握用電規律,優化峰平谷用電策略,積極探索最新電價政策,獲取額外收益。三是智能化轉型“提效”投入。智能巡檢運維,投入無人機巡線、機器人巡檢,替代人工高危、低效巡檢,提升缺陷發現率與處理速度。其次積極探索無人值守變電站,提高調度中心升級改造、遠程操作系統、智能安防等投入,擴大無人值守變電站覆蓋范圍,大幅降低人工依賴和運維成本。四是價值延伸“開源”投入。進一步尋求綜合能源服務,繼續探索分布式光伏、儲能設備,降低購電成本,提升綠電比例,加大探索余電上網或參與綠證交易。其次在保障主業基礎上,投入提升核心檢修、試驗能力,嘗試為周邊礦區或企業輸出預防性試驗、設備代維、能效診斷等增值服務,構建“主業支撐、副業增效”的新增長極,實現從“單一供電”向“綜合能源服務商”的轉型突破。
生態筑基,構建“花錢生錢”的長效文化
將“賺錢思維”融入文化血脈,形成可持續的“創效型投入”生態。一是將“價值投資”理念寫入公司發展戰略和年度經營計劃,明確重點投入方向和預期效益目標,保持戰略定力。二是強化項目可研深度與后評估剛性。建立覆蓋項目立項、實施、驗收、后評價的全過程精益管理體系,確保投入精準、過程可控、效益可量,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投資管理效能。三是加強對規劃、技術、財務等人員在項目經濟性分析、新技術研判、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的能力培訓,提升“聰明花錢”的專業素養。四是持續宣傳“花錢生錢”的典型案例和突出人物,營造“敢于投入、善于投入、投入必有效益”的濃厚文化氛圍,使價值投資成為全員共識。
對電力公司而言,安全是最大的效益,效率是永恒的追求,創新是發展的源泉。讓我們以“賺錢”的思維去審視、規劃和執行每一項投入,將“花錢”的過程轉化為價值創造、效益提升、競爭力增強的引擎。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變革的時代浪潮中,不僅保障好礦井的“動力之源”,更能開創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光明前景”,讓每一度電都承載安全、創造價值。(電力公司副總經理 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