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礦區建設工作專欄
深秋十月,從百米高空俯瞰整個胡家河礦區,一幅生態旖旎的美麗畫卷映入眼底……近年來,胡家河礦在穩步推進安全生產工作的同時,以“井下智能工廠,地面美麗花園”建設為抓手,深入貫徹落實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理念,堅持安全生產與生態環保兩手抓、兩不誤,堅決守牢礦井安全生產防線、生態環保底線。
發展活力——智能、智慧、高效
井下智能工廠,智能化的加持是關鍵。
胡家河礦緊跟“智能礦井,智慧礦區”發展大趨勢,以創建國家級智能化示范礦井為目標,堅定不移推動智能化技術在安全生產中的覆蓋和應用,不斷轉變生產方式。
2022年2月,該礦第一個智能化綜采工作面(401106采煤工作面)安裝啟動,開啟了礦井智能化建設的嶄新篇章。3年來,該礦已建成3個智能化綜放工作面,并達到陜西省B類智能化煤礦建設標準,獲得咸陽市煤礦智能化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走進礦調度指揮中心,視頻監控、預測預警、網絡通信、數字監測等系統融匯成一張智能化大網,覆蓋到井下、地面每一個角落,調度工作人員通過工業大屏即可實時監測采掘工作面人員作業、皮帶運輸、安全預警等情況。
“一鍵啟停采煤設備,從自動運轉、割煤、移架、推溜、輸送,大家對智能采煤的感受越來越直觀。”目前,該礦401110采煤工作面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于一體,以采煤機記憶截割、液壓支架遠程移架、可視化遠程監控技術為基礎,以智能化控制系統為核心,實現了采煤設備的遠程集中控制,數智加持提質增效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隨著智能化建設的不斷推進,職工作業過程中的安全風險和勞動強度有了大幅降低,采煤生產效率也有了質的提升……”該礦綜采隊負責人介紹。
同時,該礦通過工業自動化、信息化、網絡和通訊技術等一系列現代化手段,著力打造集數據采集、處理、存儲、發布及全流程資源共享為一體的信息集中管控系統,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生產達到“減員、增安、提效”的目標,持續提升安全生產成效,全力跑出智能化建設“加速度”。
發展底色——美麗、宜居、幸福
地面美麗花園——既是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也是一份責任擔當,更蘊含著為職工謀幸福的堅定信念。
自2023年“美麗礦區”建設工作開展以來,該礦黨政高度重視,并將此項工作擺在“美麗陜西”“美麗中國”建設的高度,在貫徹落實公司工作部署及要求的同時,形成黨政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確保各項工作部署落到實處。今年年初,該礦成立了美麗礦區推進專班,黨政領導不定期、不定時突擊檢查,各部門每周對礦區環境衛生、綠化亮化、道路修復、企業文化標識更新等進行日常巡查,針對公司季度專項檢查及礦井日常巡查發現的不符合項建立問題清單及整改臺賬,責任單位整改完成后需通過專班聯合驗收方可銷號,并對整改不及時、不到位、不徹底的單位在月度大例會上進行通報批評。
除日常巡查、突擊檢查及嚴肅考核外,每逢植樹節、世界衛生日、全國生態日等特殊時間點,該礦會組織青年志愿者在礦區栽種新苗木,并對礦區道路、綠化帶、礦燈房等公共區域衛生進行大掃除。同時,志愿者們在班前會時間到各班組發放環境保護倡議書,向一線職工普及生態環保知識、美麗礦區建設要求,呼吁全員積極、主動參與到美麗礦區建設工作中來。
既要做到“表綠”,更要做到“暖綠”,該礦將提升職工幸福感貫穿到美麗礦區建設全過程。井下休息站、柏油公路、熱咖啡,地面圖書館、文娛活動中心、洗車房,暑期托管班、井口慰問……在美麗礦區建設的過程中,該礦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美麗礦區,幸福生活”的深刻內涵,成為礦井高質量發展的最美底色。(潘森)
編輯:達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