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全生產月”主題征文比賽
6月21日,寧夏銀川燒烤店燃氣爆炸事故造成多人傷亡,令人痛心,教訓深刻。經查,事故發生的原因是由于燒烤店內液化氣瓶發生泄漏,店長和工作人員違反有關安全管理規定,擅自更換液化氣罐相連接的減壓閥,導致液化氣罐中液化氣快速泄漏引發爆炸。如果店長掌握專業技能,做到科學應急,發現液化氣罐泄漏后,立即開窗通風,及時疏散店內人員,并撥打119消防電話,或者用濕毛巾把液化氣罐搬到空曠通風地段,請求專業人士處理,那么就能夠避免這起特別重大事故的發生。
今年6月是全國第22個“安全生產月”,活動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做到會應急呢?我不禁又想起了2018年川航迫降事件。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一架空客A319飛機執行重慶至拉薩的3U8633航班任務,飛機爬升至9800米的巡航高度,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駕駛艙右座前擋風玻璃突然破裂脫落,機組人員臨危不亂、力攬狂瀾完成了一次史詩級的成功備降。
我有個在首都機場做飛機放行員的發小,他告訴我,飛機每次執行飛行任務前,都要進行四十多項的內外部常規檢查,放行員和機長共同簽字完成檢查,飛機才能進行飛行任務。擋風玻璃并不是每天必須檢查的項目,而是飛機固定期限的檢測項目。作為一名變電工,我聯想到我們值班期間每兩小時對站內設備進行一次巡回檢查,變電站設備每年都要做春季預防性試驗,光這些工作就能確保設備不出故障嗎?設備會不會因為震動發生螺絲松動,產生機械故障?設備接線會不會因為接觸不良發熱,引起電氣火災?主變壓器會不會內部故障,保護失靈,燃燒爆炸?六氟化硫開關內密封圈會不會老化,造成有毒有害氣體大量泄漏……我的腦海中產生了許多個問號。
不禁又想起了西安南郊變電站爆炸事故,對于小概率事件人們總是存在僥幸心理,覺得不會發生在身邊,但是它往往就是在意外中發生了。
在川航的事件通報新聞發布會上,英雄機長劉傳健面對記者提問:“有沒有想過有自己會遇到這種情況?”他回答道:“已經飛了幾十年了,當然做了特別的準備,誰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么。是的,我只是飛了幾十年,無數次飛過這條航線,提前做了最壞的準備和訓練。我才沒你們說的那么牛,創造了奇跡,我這只是專業。”在自動駕駛完全失靈,儀表盤損壞,無法得知飛行數據的情況下,劉機長臨危不懼,完全憑手動和目視,靠毅力掌握方向桿,成功完成返航迫降。機長劉傳雄能夠平安返航,與他平時在極端情況下的演習訓練分不開,是他的專業精神幫助他成功脫險。
比起力挽狂瀾,我們更需要的是萬無一失,彬長礦區地質災害嚴重,礦區安全供電尤為重要,保障安全供電就是保護礦工兄弟的生命。如果發生大面積停電事故,會造成井下通風、排水、提升系統的停運,瓦斯濃度急劇升高,水位不斷上升,礦工兄弟的緊張情緒不斷增加,作為變電工我們沒有猶豫和遲疑的時間,必須在4分鐘內投入保安電源。我們提前一秒恢復供電,井下就少一秒黑暗,少一秒危險。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每一次應急演練都當成實戰,認真的去提升自己的應急處置能力,事故處置過程中才能展現出臨危不亂。我們必須時刻繃緊安全之弦,做好各類事故的預想分析討論,制定科學的應急處理預案,在平時的應急演練中積累經驗,用專業技術武裝自己。
作為礦井安全供電的守護衛士,我從這兩起事件中懂得:要把平時的每一次應急演練都當成實戰,平時演練的敷衍和不認真就是最大的安全隱患。每一次的應急演練都是一個實戰經驗積累的過程,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當你面臨危險的時候,自己所積累的專業經驗終將幫你渡過難關。
編輯:達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