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道德沃土 凝聚向善力量 “彬長好人”專欄
張景濤,1984年3月出生,陜西彬縣人,2015年8月參加工作,現為胡家河礦沖擊地壓防治隊生產一班驗收員。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孝老愛親”這四個字的深刻內涵,父母患病以來他堅持單位、家里兩頭奔波,盡心盡力陪伴、照顧雙親,一天也不曾落下;教育子女,他以身作則,用一言一行樹立榜樣,是孩子心中的“超級英雄”。
以愛為伴 悉心守護
2021年,張景濤母親心臟病發作,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他陷入慌亂和擔憂之中,所幸就醫及時,經過醫治并無生命危險。然而,悲慘的命運似乎不打算放過這個家庭,不久之后,其母親又被查出來患有老年癡呆癥,老人記憶力逐漸衰退,生活自理能力也慢慢喪失,需要一個人專門照料日常起居,那段時間猶如一團烏云籠罩在這個家庭頭頂,上班掙錢?照顧老人?這個問題讓張景濤一時難以抉擇,心亂如麻。
“人嘛,總要向前看,才會有希望……”張景濤笑呵呵地說。從那時候開始,每天下班后不管多晚,他都堅持返回家中,陪母親吃飯、聊天,一起回憶過往的點點滴滴,希望可以延緩病魔對母親的傷害。而在上班期間,只要得閑他就會打電話、發微信,提醒母親按時吃藥、吃飯……他相信,母親的內心深處可以感受到他的愛,同時也期盼在愛的陪伴下母親有一天可以戰勝病魔、恢復健康。
不離不棄 擔當重任
命運似乎有意要考驗這個家庭的承受極限。在母親患病后不久,張景濤的父親又突發腦梗,失去個人自理能力。一而再、再而三的噩耗,讓這個本就困苦、艱難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張景濤的心中也是苦不堪言。
腦梗后,父親行動極為不便,且需要長期吃藥防止病情惡化。之前,父親還能幫忙照顧老年癡呆的母親,如今,照顧雙親的重責便全部落在了他的肩上。或許是有了之前的經驗,父親腦梗后他并不像母親剛患病時那般迷茫、無助。現在,回到家照顧完母親后,他會抽時間陪父親去醫院做身體康復,當父親因身體的疼痛而情緒低落時,他會用溫暖的話語鼓勵父親堅持康復,爭取早日恢復健康……此時,張景濤已不再是父母眼中那個需要被保護的“孩子”,而是他們這個家的“頂梁柱”。
言傳身教 傳承孝道
除了患病的雙親之外,張景濤家中還有兩個正在上初高中的兒子。雖然照顧雙親已經占用了他大部分的時間,但是孩子的學業和成長也不能忽視。一得空,他便會輔導小兒子的作業,有時候也會帶他們出去游玩……用他的話來講,雖然在學業上不能給予孩子更多的幫助,但要盡可能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
有時候,他會和兩個孩子講述自己小時候的趣事,特別是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教導孩子要孝敬老人、尊重長輩,同時不能放松學業,好好學習、努力成才。在張景濤的言傳身教下,他的兩個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優異,而且生活中格外懂事。他們會主動幫助張景濤承擔起照顧爺爺奶奶的重任,平日里叮囑奶奶吃藥、陪爺爺康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有了孩子的分擔,張景濤肩上的壓力也有了稍許放松,上班時也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
“現在孩子大了,已經能替我分擔一些照顧爺爺奶奶的責任。看到他倆這么懂事,說實話我心里還是很欣慰的。當然,他倆現在的主要任務還是好好學習,也希望兩個孩子以后能考上心儀的大學……”提起孩子時,張景濤眼里滿是欣慰。
盡管生活的壓力如同大山般沉重,但張景濤從未想過放棄。在父母的眼中,他是懂事孝順的“好兒子”;在子女心中,他是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在鄰里眼中,他是孝老愛親、崇德向善的好榜樣……而在張景濤的眼中,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兒子、父親而已。(潘森 高富鵬)
編輯:達文娟